会1911-7薄尊志
临近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一九九四年成为了经典影片作品井喷的年代。即使被“傻子阿甘”这个过于耀眼的光芒暂时遮掩,这部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作品,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仍能在这种环境下杀出重围,让观众为之震撼,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由法国导演德拉邦特执导,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在绝望无助的处境下,凭借智慧和毅力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讲述了体制化对人们的压迫和摧残,表现了绝望困境下人们的反抗精神和坚毅的力量以及对于自由的渴望。
当对自由的渴望被消磨殆尽,人们不得不依托于曾深恶痛绝的“高墙”卑微的生存。“高墙”在这里被处理为一个意象化的符号,是体制化的缩影和隐晦的表现。它不再是给人以束缚的囚笼,在神经麻木意志消亡的囚犯眼里,“高墙”变成了自己苟延残喘的支撑。在监狱图书馆待了五十年的老囚犯布鲁克斯,当他被告知要释放的时候,当他将刀意图刺向狱友以求留在监狱的时候,他表现的并不是重获自由的喜悦。他的理智和对于生存的渴望,也连带着体制化的化的生活,一并被摧毁。特写镜头下自尽的布鲁克斯脸上没有惊恐和不安,而尽是释然和解脱。曾深恶痛绝的“高墙”,却成了生存下去的依托。体制化对人的压迫并不只是对肉体的折磨,更是对精神的摧残和希冀的消殆。
人们对于生和自由的渴望,使得即便是在最阴暗湿冷甚至被人遗忘的角落,也绽放出被罪行和贪婪深掩的人性之花。是智慧,让安迪赢得了狱长和警卫的信任,为自己的脱逃取得了有利条件。是毅力,让安迪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凿穿了瑞德认为六百年也凿不穿的隧道。那在令人作呕的下水道里爬行,那一声声直击观众心灵的敲打,展现了人对于自由最强烈的渴望。是隐忍,让安迪在被狱长、警卫、“三姐妹”等人压迫欺辱时,保全性命,牢记初心。当安迪张开双臂,当雷电划过天际。所有原形毕露,懦弱萎缩的灵魂,此刻都在颤栗颤抖。即使压迫和欺辱接踵而至,但安迪始终相信,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当你放弃追求自由的时候,自由也放弃了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
努力不会换来无获之果,毅力和智慧换来的不仅是自我的救赎,更是对于监狱囚犯,甚至芸芸众生麻木而贪婪的灵魂的濯洗和赦免。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嘹亮的女声响彻监狱,即使再罪孽深重,麻木不仁的囚犯,也都被感动的呆立原地。连续六年每周两封的申请书,建起了监狱的图书馆,建起了这块罪孽驻地里最后的净土。正是由于安迪的挽救,让瑞德避免了与布鲁克斯同样的结局。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不是应被牢笼困住的鸟,与老布鲁克斯混浊麻木的眼神不同,片中安迪多次的特写镜头眼睛始终是明亮而坚定的。狱中最大的困境不是残暴的狱长和警卫带来的压迫,而是在压迫中与自身消沉的意志来对抗。当你击败困境时,迎来的不仅仅是自由,更是未来,是人生。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导演德拉邦特成熟而沧桑的视角下,演绎出了底层边缘个体,在囚笼下,在“高墙”内所展现出的坚毅的反抗拼搏精神,和对于自由不曾削减的渴望与追求。将渺小而伟大,富有激情而懂得隐忍的安迪,塑造成立体而鲜活的敢于追求拼搏人群的群像缩影。体现出导演对于渺小个体的人性关怀和对生命力量的完美礼赞,发出了对于体制囚笼的沉重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