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

发布时间:2019-09-23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会1901-4 李广志

文学,简简单单的两字。于我而言,竟是如此沉重的字眼。

小时候,对文字并没什么感觉,错以为语文课就是文学的全部,每一次考试时,面对眼前的作文,都是厌倦。哪里来的真情实感,不过是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罢了,就连我的语文老师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会“皱”就行。这时的我,对文学没有概念,更无情感。

初中的时候,当面对浩瀚的书卷,无趣的课文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时,只剩下了头疼与烦恼。那时的我与文学似乎隔着一道不可跨越的横线。

仿佛命运的安排,当时间来到高中,在繁重学业下,偶有暇时看点与课本无关的闲书,竟成为了我最难忘与快乐的时光。曾经的我,对文学敬而远之,如今的我,沉浸其中,已无法自拔。

在那段日子中,我读到了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华丽的词藻,震撼人心。走过文化苦旅,发出千年一叹,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心生向往。我也读到了林清玄先生的禅语,仿佛一股清泉,洗尽铅华,让我平静对待前方与未来。除此之外,鲁迅,沈从文,一个个名字滑过脑海,他们对我来说,就如三毛读金庸一样,是最早的文学启蒙,也是我与文学真正的会面,不再是逃避,而是倾心交往,结为忘年之交。

越是接触,感动越深。书展现了人生百态,我们如蜉蝣般渺小,如沧海一粟。但透过一本书,看到不同的故事,感受不同的境遇,体味不同的心情,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从中汲取力量,终成长江水,无穷无尽,一路东流。在我看来,这也与另一种的以史为镜了。

诗,既有豪迈奔放的李白,咏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何等的气势;也有抑扬顿挫的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国忧民,这是何等的情怀。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婉约真情;也有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生之悟。诗词歌赋,用文字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指引我的前行。

高晓松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王小波也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文学,便是生命中的光,指引我,引领我,不断给予我力量。黑夜翻面,有诗,终会变为新的白昼。海水褪去,有词,终究只是潮起潮落。

也许,我无法撑起余秋雨所言的中国文脉,也写不出什么震撼的词句。但也想贡献微小的力量,分享我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文学的魅力与美好

文学,简简单单,却透露着光。

  

记最爱的词,愿你我共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