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 ——记水上古城·聊城

发布时间:2019-07-03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中1802-1 刘紫瑶

海棠花未眠,折花别在衣襟上,最宜怀乡。春燕呢喃,清脆的鸣声在屋檐萦绕,梨花云雨映入眼帘。冬日的薄雾消散,暖阳静挂在天空,清心坊又响起了落棋子声。

水上古城,因水闻名,方方正正的城池自建成之日,已与水相伴了千年。春风摇曳,催开了古城的似锦繁花。

你可否读过“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的优美诗句?古城西城墙脚下,是知府衙门的后花园—依绿园。初听到这个名字,只觉得命名者实在是匠心独具,心思何其巧妙。单听“依绿”两字就使人联想出园内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春色满园的情景。

《游依绿园》建议从“砥斋”出发,向西走十多步便能到达“晚晴书屋”。书屋窗外景是一条分叉水渠,中有小玲珑洲。再向西挪步,绿意盎然的“丽农小屋”出现在眼前,屋后又别有风景,碧水清潺,“枕流漱石”就在此地。走过小桥,有一处葱郁林木便是“绿云深处”。

青石板哒哒作响,柳叶轻轻飘落在谁家的窗前,不远处儿童又在迎着东风放纸鸢。“城门城门几丈高?可有三十六丈高。骑白马,挎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流走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情怀啊。少年已过再无少年,从前的记忆是西皮二黄腔,糖葫芦的酸甜软糯却是难以忘怀的记忆,味道总不能是骗人的。

光岳楼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坐落于古城中央。光岳楼原为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重修城垣时,利用剩余木材建造而成,故又称“余木楼”。明弘治九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为“光岳楼”,究其“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高楼凌空,巍峨壮丽,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

最令人瞩目的,是光岳楼留下的文化遗迹。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缓缓流过的运河水,上有西关二十一孔桥,水中船桨轻摇,划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桥上曾经有过多少永别,如今也难以知晓。春风又吹红了花蕊,古城也添了新岁,仍然与碧波相依偎。

这一程行路迢迢,奔波五百余里,把乡音背在琴上带到他乡。像昨夜的梦被晨曦遗忘,像孤独的海鸥在海边飘荡,像异乡的月把思念照亮。风掠过,仿佛还能听到东昌湖上船铃轻响。

凤凰城里已经没有凤凰游,温暖的阳光落在古藤攀附的老城墙上,光影斑驳,氤氲着时间过往的沉香。

不论如何,我只盼这座古城,永远光亮。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