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茜 中1802-1
于鲁北有城,临沂水而立,那是我不管走了多远都无法忘怀的地方。
有人说,对一座城的留恋,是当脑海里那些走过看过的风景模糊时,却还有小城中美食的味道仍牢牢抓住你的味蕾,久久的留在你记忆的深处。
小城中有许多的旧巷子,在灯火阑珊处更显得热闹非凡。香气四溢的煎饼果子,清凉粘糯的冰糖葫芦,焦黄酥脆的油炸鸡柳,热气腾腾的炭火烤串,这些都是夜间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夜晚的热闹是大家的。到了清晨,旧巷子就零零散散地空了,唯有一缕缕清淡厚重的香气从一家小店慢慢溢出,吸引了清晨的食客。小店很小很偏,在门前随便挂着个牌子,“x记糁馆”就是店的名字了。
糁,又名“肉粥”,算是小城中特色美味的代表、传统名吃,属于鲁菜,味道咸香、辛辣。据《峄县县志》记载,糁是小城人改创,几经演变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小城名吃。所以据小城的方言命名为糁(sá)(有的地方也念sǎn或shēn),在汉语字典中没有sá这个读音,是小城这方人的方言填补了这个空白。
糁馆总是在清晨开业,给需要晨起就去忙碌工作的人们一点心灵的慰藉和鼓励。糁的味道很厚重,喝下一碗就有暖暖的饱腹感。大片大片切得薄薄的肉片,底下是浓香略带辛辣的汤汁,面上又撒上一些葱花香菜,配上油炸的脆脆香香的油条,那味道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了。
糁的历史悠久,制作工艺也精细复杂,《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据几代人的改造,如今的糁汤主要原料是母鸡肉或牛羊肉和麦米、面粉,辅之葱花、香菜、生姜、盐、酱油、味精、胡椒粉、五香粉、醋、香油等佐料。
《说苑.杂言》中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一大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糁养胃又养颜,不论是要去上学的孩子或是上班的青年亦或是生活作息良好的老年人,清晨三三两两的在小店聚齐,彼此都是小店的常客,即使住处离的远,不常见面的人在小店里也会生出一些熟悉感亲切感,不一会儿就打开了话题。热气慢慢的在空气中氤氲开来,食客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汤,那辛辣的滋味刺激着味蕾,也燃起了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充满活力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旧巷子里还有几落小馆子——卖油条的,卖豆腐脑的,卖小馄饨的。和糁馆比邻而居,几味混搭,自成一调。扑鼻的香气是晨起时叫醒晚起的人最有用的闹钟,是晚归的人对疲惫劳累一天的心最好的慰藉。小城的馆食,吃下去的是味道,体现出的是风情。
不管多美的风景,走远了都会轻易变得模糊。而一些不想忘记的人和味道,却可以在心里沉淀,不管岁月如何流转,还是那么清晰。长街短巷,待你一同赴约,体会小城糁汤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