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1802-1丁茜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然情起之际,却不自知是于人或是对物。镜中之花因朦胧隐约的美感而引起人无限的遐思,从而引发了无休止的追逐。
谈起《镜花缘》的创作源泉,就不得不先介绍作者李汝珍的生平背景。此书作者李汝珍,生于清代,他知识渊博,精通音律,且正直耿介,不事权贵。所以终其一生仕途坎坷,谋官不利。所幸他中年时功名尽收,潜心谋取学问,方不为尘世利禄所累。这也成就了作者笔下《镜花缘》的主要人物唐敖的一生。唐敖作为书中主要人物之一,个性洒脱,钟爱山水。因父生前遗嘱而去考取功名却屡遭不顺;后应妻兄林之洋邀约,同船中舵手多九公一同出海经商,遍游诸国。他们在海上游历时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国的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了由十二名花仙转世的女子。最后唐敖在游历途中被山中美景吸引,机缘巧合食得仙果成仙而去,自此不问凡间事。唐敖的存在本身就是李汝珍对当时清代以八股文考取功名的一种反抗和叛逆,是他对一种理想化形态的渴求和向往。
回顾《镜花缘》故事全篇,掌司百花的花神因触 犯天规被贬下界, 成了一介秀才唐敖之女,化名唐小山。在人世间同众花仙遍尝人生百态个中滋味,历经变故后修行圆满,最终回归神位。书中由各花仙转世的女子,虽轮回后分散在海上不同国家,人生 经历各不相同,却都将一番巾帼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如痴如醉。她们原本互不相识,冥冥中因卓越的才华和不屈于命运摆布的心理而走到了一起。她们的故事或歌或泣令人唏嘘,她们的才华令人惊叹。她们在尘世间所经历的一切,既表现了李汝珍对大唐盛世时统治者对于万象更新的包容和对外来思想保持开明开放态度的向往,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的反抗和对男女平等的追求。
海上诸国奇异的人伦相貌,奇怪的举止谈吐,奇特的风俗习艺,以及李汝珍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极致虚幻浪漫地描写,不难看出李汝珍创作此书的目的:一、主张男女平等。作者以唐朝武则天称帝时期作为小说的背景,要求女子也应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同等入朝为官,以此来反应女子不凡的才华和不甘屈居男人之下的反抗精神。这一点从书中对女儿国的描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二、反对封建陋俗对人体的迫害。书中在女儿国篇对身为男人的林之洋被女儿国国王相中,被当成女子打扮进行缠足穿耳,受尽的一系列的压迫的描写以及在君子国内国王对唐敖一行人关于“天朝”的某些行为不解的质问,是李汝珍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对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的愤怒抗议。三、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追求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抨击无赖小人伪君子行径。书中对“礼乐之邦”君子国的描写极能体现此条目的。书中描写道:“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土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此国上下国民无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不愧“君子”二字。使来自“天朝圣人之邦”的唐敖一行人见此也不得不自惭形秽。
李汝珍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的尘世情缘,却深刻表达着他的叛逆精神,冲撞着古代封建伦理纲常,执着着对生命与死亡的敬畏,这是读者从该小说深层方面领悟到的最具魅力的部分。
镜中观花花虽虚,却以一种朦胧的美感让人可以无惧现实的丑陋。因为对花之美的向往,即使身在尘埃里,也能为了人间情意而去追逐黑暗中光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