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角的星

发布时间:2018-08-3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702-1   张梓韪


一个人的成长,或是说人生轨迹应该是怎样的呢?是因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得面目全非还是因自身习气而与少时判若两人,都不可知。但不得不说,时间推动的成长于任何人而言,都显得俗气甚至有些不堪。

男孩拿过凳子,左顾右盼后,站在凳子上,从冷藏室最上面一层拿到了那个苹果。横向切到一半时,身后传来妈妈的尖叫:“你怎么自己拿刀切苹果,切到手怎么办?还这样切,能耐了啊!”

“可是今天老师说,这样切,可以看到星星的。”

“这么好奇干吗,真是的。”

“妈妈,你看,真的有星星的。”

“行了行了,下次再看到你拿刀,就去罚站,不管什么事!”

妈妈变成奶奶去世后,男孩变成了一个不堪生活重负的单亲爸爸。

女孩趁着爸爸做饭的功夫,把一袋苹果挨个咬了一遍。爸爸把多日来唯一的肉菜摆上桌后,叫女儿吃饭。他注意到了一桌子缺了一角的苹果,“怎么这么不听话,为什么都咬一口,会坏的。”孩子被爸爸突然的责问吓傻了,她强忍着泪水,从背后拿出一个明显缺了两角的苹果。

“今天爸爸生日,知道爸爸爱吃苹果,我就想找到那个最甜的,这个最甜了。我就多咬了一口,就一口。”男人想到多年前自己被妈妈训斥时的委屈与无助,苦涩的一笑,然后给女儿擦干泪水,端起碗筷,安静地吃起了饭。

男孩成为了单亲父亲,而多年后的女儿是否也会和他一样陷入苦难生活的轮回之中呢?一切都不可知。多年前与此刻的苹果都有缺失,同样缺失的,还有父亲,也就是那个男孩的心。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无奈的变化推给时间与生活环境,因为时间并不知道你是谁。同样,任何好的改变都有一部分外界因素的影响,但重点还在自身。缺角的苹果就是缺角的心,在现实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但其实我们有很大的反抗空间。

时间性的成长过程使我们不断由方变圆,由年少时单一认知的黑白两极到不断变化再到形成灰色态度观念,我们要舍弃,同样,也要保留。罗振宇在《奇葩说》中这样定义成长,“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这是一个类似于鸡汤的解释,但他同样还说到,我们就是在不断变化,无时无刻不在破碎,就看我们如何去对待这些碎片了。部分人选择丢弃,然后原地反省;剩下的人则把这些绊倒我们的障碍和自身碎片重新拾起,继续上路。我们就是在不断失去中成长,付出曾经的纯粹天真,换得明辨是非与成熟稳重、处事圆满。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在重拾一些在童年认知中被称作梦想的东西。

父亲可以再横着切一次苹果,女儿也可以再买一袋苹果,挨个咬一遍,直到找到那个最甜的记忆。这仅仅是从客观本身找寻缺失的感官,但我们真正缺失的,从来不是别人眼中、口中的流逝。我们应该最清楚自己丢失的美好,时刻反省自己的失误,在主观意义上留下生命深处的纯粹。

缺角同样也是一种美好,残缺就是完整的一部分,随时补上缺口就好。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