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五千年传承自古至今,未曾断绝。每每国难发生,若没有有志之士前赴后继,为报救国家而走向死难。那无论是汉唐盛世, 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千年间的璀璨文明得以留存,最应当敬重的当属那些“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的先驱者。这份情感,自古以来皆是共然。
苏武
翻开历史的画卷,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牧羊人”,十九年的坚守。他作为一个出使匈奴的使者,被行刺单于的副官波及。匈奴惜才,想要劝降,他却深感丧失气节,辱没使命。无面目归汉,便拔刀自杀。面对生死,慷慨激昂地大呼: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在面对断绝粮食的境遇,也不选择委曲求全,宁愿卧地啮雪。最后沦落到被迫牧羊的地步,而这牧羊,这一放便是十九年矣。待归还时,已然须发尽白。他坚守的不仅仅是个人忠义,更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坚守原则,幸未辜负。终是如愿回了国,终是锦衣还了乡。
张巡
或许是因生而不凡,睢阳城自古至今,便是一方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座城池里,流传着而忠义之士张巡的故事。面对数倍敌军,他激励将士固守,守一城, 捍天下,以千百之卒,战百万之师。纵使蜉蝣撼树,纵使势不可挡,自当守卫这一方土地。城陷后,张巡被俘:“死,命也。”人生没有重来,但我依然无怨无悔。叛军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又逼副将投降。张巡呼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还是他,不屈且光芒万丈。
胡铨
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亦可欣然接受哉?但蒙昧之人, 却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胡铨上书,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斩下秦桧等人首级,不惜以死相逼。面对肱股之臣的死谏,金人听说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而当权者却置之不理。讽刺的是,就在这几年后,在抗金烈士的浴血奋战。金国再也无力攻灭南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金人却怂恿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当权者一味苟且偷安,不惜谋害国家栋梁, 偷得一二浮生,最后也躲不过灭国的惨淡下场,呜呼哀哉。
文天祥
随着王朝兴盛与衰败,一个朝代的更迭,不可阻挡,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但是否就应该向现实妥协?面对降元旧友劝降,只要略微一低头,便是高官厚禄, 前程似锦。文天祥给出了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即便是元世祖亲自劝降,文天祥仍然是长揖不跪:“但愿一死足矣!”何其壮哉!宁死不降,从容就义。可能是文人自古的一身傲气,怎么忍心委曲求全,正如屈原所言: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谭嗣同
作为近代的知识分子,抱着满腔热血,参加戊戌变法。或许是新事物总要被旧社会所排挤,被历史所验证,因此前驱者的结局愈是悲情。宛如那春风一场, 美好却短暂易逝,变法失败了。在宣武门外的刑场上,他奋笔疾书,留下一首绝命诗便英勇就义:“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凭借自身之躯证实,变法才能兴国。或许他的生命并没有换来统治者的同情和反思,但却加速了更多中国人的意识觉醒。原来新中国的成立,多少血泪,多少恩。
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今天,正是这些忠义烈士,苦苦寻求的盛世明天。只有当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在国家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幸福安康。而一个事物从来都不是平白增添的,需要我们添砖加瓦,不求有所建树,但求与国有益。国家的兴盛,正是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梦啊。
作者:机2021-2 葛星